疫期小记 19
以自己角度写的疫情记录。
四月底深圳的公共场所基本都已经开放了,但72小时核酸却一直没有停止,而公交甚至装上了播报系统,当你扫码购票完成后,它会自动播报你的核酸有效期,很有点科幻小说的魔幻感。虽然多有忧虑政策变化,还是在五一假期回了家。或许是因为刚刚解封,车票比想象中的容易买了许多。当天的列车里竟有不少都是抵达泉州的乘客,候车的时候听到闽南话的交谈,听到带闽南口音的普通话,才发觉所在的深圳偏远地区看起来有不少同乡人。
出站口立着三块布告板,贴着二维码,看起来是要乘客登记信息,几块布告板旁簇拥着回家心切的乘客,人人都想赶快填写完以便离开,站在前面的人挡着后面的人,而要填写的信息太多,乘客常常忘记离开,因而人群显得更无序更拥挤。后来我才知道前面还有其他的点,本不必在此拥堵。扫二维码的坏处是大部分人都是打开扫码的程序,一扫开就开始填,期间只要不慎一滑返回,就得重新挤进人群扫码,另外由于有多个二维码要扫描,每一次填完一项你也得再次挤入人群。后来我终于意识到了这点,再次挤进人群的时候,将其逐个拍照,找了个靠边的地方填写,顺便也给身边的乘客扫描。填写期间一位乘客几番问我该如何填写,其实那个表单的信息提示还算是比较详尽了,但或许由于要填写的信息实在太多,且不同的表单又有重复的项,对于年纪稍大的人来说或许确实是很有些为难,如果是我的父母来填写,以他们手机几乎只用微信的日常来说,大概也是需要花上不少时间。出站核查各种码的时候又看到有些年纪不太大的人似乎也需要志愿者的帮助才能顺利亮码。我们总以为开发出各种手机一扫即用的东西已是多么方便快捷,但对于日常并不太使用这些设备的人来说,或许还是种折磨,尤其是在身后排着长长的队伍的时候。
回家的时候看到了桌上的核酸票,泉州的资源毕竟有限,于是连核酸也是限量的。但它的矛盾在于核酸检测限量,检查核酸有效期却不限量,公共场所仍需要出示凭证。更让我惊讶的是,同一个区的不同社区又有不同的核酸票准则,我家所在的社区十日一户一张票,五日一周期,一次仅可一人使用,这好像在说一户人家这十日仅需要出入一人似的。而我的其他家人所在的社区则一次一张票,按人数分配,还算比较合理,以至于本社区的人常常需要窜到隔壁社区去做核酸,再不然,就只有去排队伍已那占满整条街的24时设点,毕竟,这要是天天都要平民缴费去给自己赋个有效期,大部分人都已停工多日,平白多出这笔开支,谁也不太愿意。与春节回来时相比,泉州人似乎已经对核酸的流程轻车熟路了,正月那会,排队的人,观望的人,陪同的人都不太清楚流程,你站那队伍里,同一个问题可以听到数遍不同人在向旁人询问,而这会,人们都熟练地走入队伍,出示票据,喇叭也在循环播放,几乎不太需要指引的人了,人们已经快把它当成习惯。但如果要说习惯,大概还是深圳更过分些,核酸几乎成为了一种日常,当你的检测结果过期就开始收到催促短信,即使不前往公共场所也会被报送公司,打工人没有那么多选择,总不能为了一个失效而不上班。即使是在我回家的那几天,这个催促短信也没有停止,和当时泉州按户籍赋黄码也差不多一个性质了。
从上海爆发疫情以来,信息流中没少看过因为封闭而逝去的消息,而从父母口中听到邻居的病逝还是让我很震惊,原来这样的处境在更多的地方其实是被人们暗自消化掉的,它甚至不会出现在本地的新闻,除了街坊邻居亲朋好友其实没有人知道。邻居比父母的年纪并不大太多,当天早上甚至还出门做了核酸,近午时突然发病,但急救车没有那么容易联系,甚至还需要审批,两小时后未能等来。小城并不像大都市一般有那么多的年轻人,同时人们也更默许这种无可奈何,偶有发出的声音常常因为微弱而消逝不见,前段时间我常常看到不同地区的友邻发布的广播下有人询问是不是在浦东。地区与地区之间的际遇并不相同,版图上星星点点,网络的便利并没能让人们互相理解,除了身处当地的人,没有人准确知道发生了什么,就算是同一座城,或许都相去甚远。泉州完全解封后的许多日子里,帮母亲买东西才发现快递仍无法送达,直到上周才恢复。而昨天我终于收到了上海寄出的乐谱,看起来物流已经恢复,但看着生活在当地的网友们的说法,似乎并未完全解封。
不知道还要多久,人们才无需总在担心那看起来变成了一种形式的有效期。今年南方的气温有些偏低,明明已是入夏的时令,却有着一种将要入冬的错觉。